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是“兩個結(jié)合”的重大成果,繼承并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魂脈”,傳承并發(fā)展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根脈”。為深刻領會其豐富內(nèi)涵,2024年7月20日至7月21日,滁州學院地信學院學生滿懷使命感與責任感,開展了一場以“凝聚愛國熱情,投生復興偉業(yè)”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們激情昂揚,深入探尋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三個必勝”專題展區(qū),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
圖為實踐團隊張俊杰 供圖
上午,實踐團隊抵達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凝重的氛圍撲面而來,場館外一件件凝重的雕塑向世人宣告著同胞們的苦難。同學們排著整齊的隊伍,緩緩步入館內(nèi)。一進入展廳,眼前的一幅幅黑白照片、一件件陳舊的實物、一段段慘痛的證詞,仿佛將那段黑暗的歷史重新拉回到眼前。他們認真觀看,目光專注而沉痛。那些記錄著無辜百姓遭受迫害的場景,讓同學們的眼眶濕潤,心中涌起無盡的悲憤。
圖為實踐團隊張俊杰 供圖
當日下午,同學們來到了“三個必勝”專題展區(qū)。這里,展示著中國人民在抗日戰(zhàn)爭中英勇無畏的斗爭歷程。從抗日根據(jù)地的建設到正面戰(zhàn)場的浴血奮戰(zhàn),從普通百姓的支前行動到國際友人的援助支持,豐富的圖文資料和珍貴的歷史文物,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中國人民為了正義、為了和平、為了勝利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不懈努力。同學們仔細觀看每一張照片,認真閱讀每一段文字,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烽火硝煙和頑強抗爭。
圖為實踐團隊張俊杰 供圖
7月21日,同學們踏入慰安婦紀念館。這里的氣氛更加壓抑和沉重。墻上掛著的受害者照片,她們那無助而痛苦的眼神,刺痛著每一個人的心靈。陳列柜中的物證,無聲地控訴著日軍的罪惡行徑。同學們放慢腳步,靜靜地聆聽講解員講述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心中對侵略者的憤恨愈發(fā)強烈,同時也對受害者充滿了深深的同情。
從書本中來,到實踐中去。此次三下鄉(xiāng)活動,實踐隊員切實領略到三個展區(qū)所承載的獨特魅力。他們表示,將以此次實踐活動為新起點,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重要精神,奮力書寫中國式現(xiàn)代化挺膺擔當?shù)那啻浩隆?br />
實踐隊長:馬文杰
實踐隊員:江中國 化永想 楊益 李夢成 張俊杰
作者:馬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