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至20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寒假社會實踐團隊深入張家港市城西社區(qū)居委會,開展了一場集文化、教育、娛樂為一體的系列活動,為社區(qū)的孩子們帶來難忘的寒假體驗;顒觾热葚S富多樣,涵蓋傳統(tǒng)技藝傳承、知識科普以及趣味互動游戲,受到社區(qū)居民的廣泛好評。
糖畫,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在活動現(xiàn)場吸引了眾多孩子的目光。團隊成員們熟練地將糖液揮灑在案板上,隨著糖液的流淌和凝固,栩栩如生的小動物、精美的花朵等形象便躍然眼前。孩子們圍在周圍,眼睛里滿是好奇與驚喜,看著糖液在成員們的巧手下變成一個個神奇的小作品。他們也躍躍欲試,在成員們的耐心指導下,體驗著糖畫制作的樂趣。每一個成功制作出的糖畫,無論是歪歪扭扭還是有模有樣,都被孩子們視若珍寶,空氣中彌漫著甜蜜的氣息。
用五谷做年畫更是別出心裁。各種顏色的五谷雜糧被整齊地擺放在桌上,孩子們發(fā)揮著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想象力。紅色的紅豆可以是花朵,黃色的小米能變成太陽,綠色的綠豆成為了樹葉。在團隊成員的引導下,孩子們將五谷雜糧一點點粘貼在畫紙上,一幅充滿鄉(xiāng)土氣息又獨一無二的五谷年畫就誕生了。這種將傳統(tǒng)農耕文化元素融入藝術創(chuàng)作的方式,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藝術的多元性,也對我國傳統(tǒng)的農耕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套圈得小獎品的活動現(xiàn)場充滿了歡聲笑語。地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小獎品,從可愛的小玩偶到實用的文具。孩子們拿著圈,小心翼翼地瞄準目標,然后用力拋出。無論是否套中,他們臉上都洋溢著興奮的笑容。套中的孩子歡呼雀躍,那是收獲的喜悅;沒套中的孩子也不氣餒,反而更加積極地準備下一次嘗試。這個簡單而有趣的游戲,讓孩子們在競爭中學會了堅持和樂觀,也鍛煉了他們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
《三字經》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之作,在本次活動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團隊成員們精心準備了《三字經》導讀課。從“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開始,成員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孩子們解讀其中蘊含的道理。孩子們跟著成員們齊聲誦讀,那朗朗的讀書聲在社區(qū)活動室里回蕩。通過對《三字經》的學習,孩子們了解到了古人的智慧、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以及歷史文化知識。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誦讀,更是一次文化傳承的接力,將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
在當今社會,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環(huán)保舉措。團隊成員們深知環(huán)保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專門設置了垃圾分類小知識講解環(huán)節(jié)。成員們通過圖片、視頻以及簡單的道具,向孩子們介紹了不同類型垃圾的分類方法。例如,廚余垃圾應該放在綠色的垃圾桶里,可回收垃圾要放進藍色垃圾桶等。孩子們積極參與互動,提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關于垃圾處理的疑問。通過這樣的講解,孩子們對垃圾分類有了清晰的認識,并且表示要在生活中積極踐行垃圾分類,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趣味數(shù)學課堂別出心裁,將數(shù)學知識融入游戲。數(shù)字接龍、拼圖、速算比賽等,讓孩子們在歡樂中提升數(shù)學思維與運算能力,改變對數(shù)學枯燥的印象。
社區(qū)居委會表示,這樣的活動豐富了孩子們的寒假生活,讓他們在假期中既能學到知識,又能感受到樂趣,還能接觸到不同的文化和理念。家長們也對活動贊不絕口,他們看到了孩子們在活動中的成長和收獲,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經常開展。感謝“紅心研墨”團隊付出,以及為孩子們提供學習成長平臺。

“紅心研墨”寒假社會實踐團隊的成員們表示,通過這次活動,他們自身也得到了鍛煉和成長。他們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與孩子們溝通,如何將知識和樂趣融合在一起傳遞給孩子們。他們希望在未來能夠繼續(xù)開展這樣有意義的活動,將更多的知識、文化和歡樂帶給更多的孩子,為社會的發(fā)展和文化的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團隊成員同樣表示,看到孩子們的熱情與收獲,深感活動意義重大,今后將開展更多類似活動。此次活動在社區(qū)營造良好文化氛圍,促進大學生與社區(qū)居民交流,助力社區(qū)精神文明建設。
(通訊員 劉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