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起航
7月10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的“紅心研墨”實踐團隊滿載著知識與熱情來到南京玄武區(qū)明故宮,開展了一場“智慧起航”語文趣味課堂活動。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教育嘗試,更是該團隊在改善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方法過程中的一次實踐。
在正式課堂開始之前,實踐團隊巧妙地設計了一場“看圖猜成語”小游戲,立即吸引了學生們的目光,點燃了他們的參與熱情。
實踐團隊精心準備了兩張充滿趣味和挑戰(zhàn)性的圖片,每張圖片都巧妙地對應著一個成語。當?shù)谝粡垐D片展示在孩子們面前時,上面畫著一位文人墨客正自信滿滿地握著筆,身旁是一株挺拔的竹子。孩子們立刻開動腦筋,積極猜謎。有的孩子看到圖片后不假思索地舉手回答:“這是‘胸有成竹’!”,孩子們準確地捕捉到了圖片中的關鍵信息,準確的猜出了正確答案。
緊接著,第二張圖片又引起了孩子們的熱烈討論。圖片上畫著一只狡猾的兔子在三個洞口之間來回穿梭,似乎在尋找著什么。孩子們陷入沉思,有的皺著眉頭苦思冥想,有的則和旁邊的同學竊竊私語,共同探討著答案。在孩子們的一番討論過后,終于有孩子猜出了這個成語:“這是‘狡兔三窟’!”孩子們開動腦筋,成功地解開了這個謎題。
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實踐團隊的成員們看到孩子們如此積極地參與游戲,他們也表示將繼續(xù)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學方式,為孩子們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
在隨后開始的語文課堂上,也同樣充滿了歡聲笑語和濃厚的學習氛圍,實踐團隊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意,采用故事講述、角色扮演、經典文學作品閱讀討論等多種形式,將原本可能枯燥的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在故事講述環(huán)節(jié),實踐團隊向孩子們講述了《狐貍和葡萄》這個經典的故事,將故事中的每一個場景都生動地呈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在講述過程中,成員們通過語言描繪狐貍的動作、表情和內心活動,讓孩子們仿佛能夠親身感受到狐貍的渴望、失望和不甘。成員們還特別關注到了孩子們的情感反饋,引導他們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和啟示。
在角色扮演環(huán)節(jié),實踐團隊成員們邀請孩子們一同參與,孩子們紛紛化身為故事中的主人公,通過表演的方式展現(xiàn)了他們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有的孩子扮演了勇敢的戰(zhàn)士,身披鎧甲,面對困難毫不退縮;有的孩子則扮演了機智的智者,他們運用聰明才智,巧妙地解決了一個個難題。這種親身體驗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有機會親身感受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他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成為了故事中的一部分。
在經典文學作品閱讀討論環(huán)節(jié),實踐團隊的成員們帶領著孩子們閱讀了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并鼓勵他們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孩子們紛紛舉手發(fā)言,表達了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有的孩子從作品中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有的孩子則被作品中的情感所打動。這種開放式的討論方式,讓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拓展。
在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實踐團隊的成員們耐心引導,鼓勵孩子們大膽發(fā)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用心傾聽每一個孩子的聲音,給予積極的反饋和建議。在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下,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團隊成員表示,通過此次活動,他們更加了解了當前孩子們的真實想法和需求,這對于未來提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之前認為趣味課堂難度較低,親自做后才知道寓教于樂并不簡單,需要花心思設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收獲許多,我們更加了解了現(xiàn)在孩子們的想法,這次的經歷對我們以后的教學活動有很大的幫助。”一個志愿者真情流露說。
此次“智慧起航”語文趣味課堂活動圓滿落幕,但“紅心研墨”實踐團隊的探索與奉獻之路才剛剛開始。他們將繼續(xù)在教育的田野上耕耘,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和滿腔的熱情,為更多孩子們帶去知識的種子,讓學習之花在他們心中生根發(fā)芽,綻放出更加燦爛的光彩。
作者:常鑫琪、童然 來源:紅心研墨暑期社會實踐團隊
發(fā)布時間:2024-08-05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