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地商風,街來喧嚷--南師學子實地訪浙江夜市其一
為了調研地攤經濟發(fā)展現狀及其對周圍居民帶來的影響,2020年7月15日至8月1日期間,南京師范大學“街巷小肆 人間煙火”地攤經濟實踐調研團成員到各自所在地區(qū)的地攤點和相關部門展開調研。
在浙江省瑞安市,7月12日至14日,調研團成員從自己周圍入手,通過觀察和實地走訪,對周邊居民進行采訪了解情況,發(fā)現周圍幾處原先存在小攤販的場所,現在已經沒有攤販的身影。據幾位出攤較早的攤主說明,因為城管的嚴格管理,早上7點半以前基本他們就會收拾攤子離開。為什么這些攤主不惜早上5點半開始擺攤,也不考慮一下改換其他工作呢?早上出攤的多是一些售賣蔬菜、水果等新鮮食品的攤主,他們多是自己家種植,收割后,采用沿街售賣的方式銷售,賣給附近的居民。購買菜市場的一個正規(guī)攤位需要二十萬,就算租用,從他們的情況來說,很難得到收益。還有一些售賣早餐的攤位,比如煎餅果子等,他們從外地到這討生活,就會這一門手藝,在嚴格的整治之前,他們的收入其實還不錯,整治后,雖然生意受到很大影響,但自己也找不到更合適的事來謀生,依舊從事老本行。
地攤門檻低、風險低的優(yōu)點確實養(yǎng)活了不少人,有人也許已經做這行做了幾十年了,從原來吆喝一天不累的年輕人變成了有著幾縷白發(fā)老人,取締地攤,讓他們再找別的事情干,實在難辦。
調研團成員在網上搜尋地方政府對地攤經濟的相關政策后,對當前地攤經濟發(fā)展情況仍存在疑問,由此準備了訪談問題,于7月15日,來到瑞安市綜合行政執(zhí)法局,采訪了辦公室主任。訪談中了解到,從政府的層面來講,地攤都只能算是臨時擺放經營,經常接到投訴說造成道路堵塞,車輛不好通行,而且從市容方面來說,這一塊也十分影響街道的整潔度,盡管中央文明辦宣布不將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考核內容,但地攤之后還是要繼續(xù)整治,朝規(guī)范化靠攏。適度,是地攤經濟治理的關鍵,在不影響交通,不影響市容,不影響周邊環(huán)境,不影響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事情,當地政府允許的條件下,才可以設置臨時擺放點。
現代商場的發(fā)展,室內逛街成為現實,但為什么在炎熱的夏天里,街邊的小攤周圍還能有不輸可以吹著涼風的大商場的人氣,也許大多數人還是喜歡街邊的喧嚷聲,走到心儀小鋪前停下,從簡陋的攤位里發(fā)掘“好物”,偶爾還能殺價的爽快吧。
時間:2020-08-04 作者:何伊靜 來源:何伊靜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