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精神永流傳
紅色精神是新中國奮斗史之中最閃亮的坐標,在紅色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的大背景下,我們小組進行了紅色教育相關的實踐活動,讓紅色精神烙印于心,涵養(yǎng)成“心有大我,赤誠報國”的愛國主義情懷。
深入實地進行調研,到革命就職進行參觀,從互聯網、圖書館上獲取相關文獻、影像資料,緬懷革命先烈們的光輝事跡,學習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質和愛國情懷,傳遞紅色精神,使我們的思想得到洗禮。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巍然不動的瀘定橋,映襯著大渡河的百年湍流,見證著時過境遷的滄海桑田。小組成員陳世豪慕名而來,在貢嘎山上追憶飛奪瀘定橋的勇氣與魄力。
迎難而上、不畏艱險的信念,是紅軍突破敵軍防線的不二法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大渡河畔的紅軍指戰(zhàn)員,一定不會忘記72年前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絕境。彼時石達開已率兵出走天京七年之久,在奮起反清的日子里,他跨隘口、涉險灘,渡江湖、戰(zhàn)強敵,南征北戰(zhàn),如履平地。然而,即使是這般“狡悍善戰(zhàn)”的“石敢當”也沒能在大渡河畔峰回路轉,最終在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進退兩難之中全軍覆沒,湮沒于歷史長河之中。
歷史的軌跡也許存在相似,但人本就是最大的變量,人為因素在相當程度上能避免覆轍重蹈。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紅軍憑借精彩絕倫的指揮藝術、英勇頑強的戰(zhàn)斗精神和深得民心的民族政策,終于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中央紅軍深刻吸取了石達開未及時搶占鐵索橋和貽誤渡河良機的教訓,兵分兩路,以主力為左翼,搶渡大渡河;以紅5團為右翼,佯裝主力以鉗制敵軍。最終形成夾河而上,搶奪瀘定橋的有利局面。
不同于憑借拜上帝教維系人心的太平天國,割裂于追崇功名利祿的舊式軍閥,擁有堅定理想信念的紅軍部隊鮮有士氣低落、矛盾重重的內憂。對革命前途的憧憬與向往鑄就了紅軍高昂的戰(zhàn)斗精神與英勇無畏的頑強作風,使紅軍屢次置之死地而后生。不論是擔任前鋒翻山越嶺、一晝夜急行軍240里的紅4團,亦或是手攀橋欄、腳踩鐵索猛沖猛打的22位陷陣勇士,他們用速度和勇氣贏得了不可思議的勝利,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的革命史詩。“你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你們的功績與世長存”!
兵民是勝利之本。只有成為民心所向才不會顯得勢單力薄,從而獲得以弱勝強的轉機。毋庸置疑,紅軍的勝利渡河,當地少數民族尤其是彝民功不可沒。而彝民的支持又是源于紅軍坦誠相待的民族政策。紅軍進入彝民區(qū)后,盡管遭到了不明真相的彝民的追打,甚至被搶去武器、扒去衣服,但指戰(zhàn)員們服從命令,嚴守紀律,不作還擊,而是曉情動理,不厭其煩地向他們宣傳講解“打土豪,分田地”的階級斗爭大綱和“北上抗日”的戰(zhàn)略方針。為表誠意,劉伯承元帥與彝民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義結金蘭,為紅軍擺脫追兵提供了強有力的時間基礎。
“當年鏖戰(zhàn)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與區(qū)域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建設之中,重新感受并領悟飛奪瀘定橋的迎難而上、不畏艱險的精神信念,是大有裨益的。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陰森可怖的旅順日俄監(jiān)獄屹立在這座多次被帝國主義鐵蹄踐踏的土地上,訴說著無數仁人志士的未酬壯志。小組成員王靜宇來到這里,緬懷先賢,追念前王。
與世界上所有監(jiān)獄不同,旅順監(jiān)獄是世界上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在第三國連續(xù)修建、連續(xù)使用的一座監(jiān)獄。從日俄戰(zhàn)爭到抗日戰(zhàn)爭,這座人間煉獄監(jiān)禁、迫害和屠殺了不計其數的抗日志士和反戰(zhàn)人士。其中就包括在哈爾濱火車站擊斃日本首任韓國總監(jiān)伊藤博文的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
高大的監(jiān)獄圍墻將刑訊室、絞刑室與強迫被關押者服苦役的窯廠、林場、果園和菜地分割開來,給人以極大的精神壓迫感。戰(zhàn)爭的硝煙早已消散,可泥土與空氣之中的血腥似乎從未遠去。“國恥勿忘,吾輩自強”絕不是空洞虛無的抒情詞藻,而是在見證了血淚交織的屈辱史之后內心所噴薄而出的欲望——復興、富強!不被仇恨與憤怒裹挾向前,但也絕不對罪行和屠戮置若罔聞。打開友好交往的大門,但絕不放棄屬于我們的每一寸土地、絕不對無理取鬧的挑釁視而不見,這樣的態(tài)度,恰能展現大國風范的從容與尊貴。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重慶中山四路的桂花樹下,靜靜地臥著一座小院——桂園。它不僅是“和平將軍”張治中的故居,更是國共談判的歷史見證地、雙十協定的簽訂地點。冬日的桂園,愈顯得典雅而寧靜。不動聲色的院落,澄澈著每一位拜訪者的心。小組成員莫明亮專程趕來,去領略中國共產黨為促成和平建國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步入桂園底樓的會客廳,孫中山先生手書的橫匾“天下為公”引人矚目。這不僅是桂園主人張治中胸懷之體現,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一以貫之的家國情懷與革命初衷的彰顯。12個鑲著白色細條的藍色沙發(fā)靜靜地佇立,似在訴說76年前的唇槍舌劍與肝膽相照。1945年8月重慶談判期間,張治中將以父親名字命名的桂園備作中共代表團辦公會客的地點。毛澤東、周恩來及其他代表團成員在此與國民黨代表及各民主人士進行了坦誠相待的交流,并于1945年10月10日與國民黨在桂園簽訂了舉世矚目的《雙十協定》。中國共產黨為和平建國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可見一斑。
歷史虛無主義者總會對近代中國擯棄資產階級改良路線而選擇革命道路,尤其是中國共產黨武裝推翻國民黨政權的道路說三道四。這是因為他們試圖一葉障目,對改良道路的行之無效視而不見,對中國共產黨積極促成和平建國的努力置若罔聞。事實是,對和平民主建國起阻力作用的、撕毀《雙十協定》悍然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的,正是中國共產黨在談判桌上的對席。任何客觀公正的歷史唯物主義者都不會否認這樣的史實。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以改革致敬改革,以開放接力開放”帶來的不只是市場經濟的財富潮流,更讓新時代中國有著更自由的思潮涌動。一脈相承的紅色精神絕不會在日新月異的“種花家”湮沒無聞,而是歷久彌新,催人奮進。
“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推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同發(fā)展,是當今中國的時代難題。堅持紅色教育,傳承紅色精神,才能有靈魂的原野郁郁蔥蔥,文明的河流碧波蕩漾。假以時日,必見得“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類20-13班
銀河戰(zhàn)艦隊
時間:2021-03-09 作者:銀行戰(zhàn)艦隊 來源:大學生熱點網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