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溝通實用技巧
據(jù)了解,在目前社會生活中,人們對于同事或者一些陌生人之間需要進行交流溝通。但是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幽默的方式最令人們感到輕松愉快,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搞笑溝通實用技巧,朋友們可以收藏下文。
一、裝傻充愣法。裝傻充愣是答非所問的一種,即回答別人的問題時,利用語言的歧義性和模糊性,故意錯解對方的說話,說東答西。這種說話方式在回答對方的問題時,一般都會產(chǎn)生特別的幽默感,出奇制勝。美國前總統(tǒng)威爾遜,在他當新澤西州州長時,曾接到華盛頓的電話,說他的一位朋友,新澤西的議員去世了。威爾遜深為震動,立即取消了當天的一切約會。幾分鐘后,他接到新澤西州的一位政治家的電話。
“州長”,那人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我希望代替那位議員的位置。”
“好吧”,威爾遜慢吞吞地說,“如果殯儀館同意,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
那位打電話的政治家所要代替的“位置”,自然是政治地位,對于這一點,威爾遜當然不可能不知道,他故作蠢言把打電話政治家所要代替的“位置”利用語言的歧義說成是“死人躺下的地方”,弄得對方啼笑皆非,有力地嘲弄了鉆權(quán)者。又如,某人拿了一份詩稿到報社要求發(fā)表,編輯看后說:“這詩是你寫的嗎?”那人毫不臉紅地說:“是的,每一句都是我寫的。”編輯裝得很認真地說:“拜倫先生,看到您很高興,我以為你已經(jīng)死了一百多年了。”
面對抄襲拜論的詩作且厚顏無恥者,如果編輯直截了當?shù)卣f:“你這首詩是抄拜倫的,我們不能發(fā)。”那就顯得太平淡。這位編輯對抄襲者所言看似瘋話,實則頗具幽默意味,對抄襲者從精神上人格上都是辛辣挖苦,同時也體現(xiàn)了這位編輯的極深的文化涵養(yǎng)。
二、巧作類比法。對于有些人的提問,正面回答極易落入俗套,也不能滿足提問者的口味,聰明者往往漫不經(jīng)心地似答非答,然后引對方入圈套,然后巧作類比,占據(jù)主動,讓對方折服。據(jù)說作家劉紹棠一次到某大學講演,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他都給予坦率的解答。一位女學生遞上一張紙條問道:“既然文學要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那你為什么總唱贊歌,不唱悲歌呢?難道社會沒有陰暗面嗎?”面對這一尖銳的問題,劉紹棠想了想,問那位女生:“你喜歡照相嗎?”見女生直點頭,劉紹棠反問道:“你臉上有光滑漂亮的時候,也有長瘡疤不干凈的時候,你為什么不在臉上生瘡疤的時候去照相?”這一問,引得周圍的人都情不自禁地笑了。劉紹棠對于對方提出的頗有難度的問題,沒有急于作答,而是提出一個對方感興趣的問題,然后進行反問,把文學作品的表達與青年人的照相巧作類比,言簡意明,風趣詼諧,把自己的觀點寓于類比中,讓人豁然開朗,終身不忘。
三、曲線進攻法。有時與自己的上司說話,需要講點轉(zhuǎn)彎的藝術(shù),若只會巷里趕豬,直來直去,那將既得不到賞識,有時甚至吃不了兜著走。在這種情況下,“曲線進攻”便是極好的良方。傳說古時候有個官員叫彭玉泉。一天,他經(jīng)過一條偏僻的小巷。一個女子正用竹竿曬衣,一失手竹竿掉在彭玉泉的頭上,彭頓時大怒,這女子一看是官員彭玉泉,嚇得魂不附體。但她馬上鎮(zhèn)定片刻,便正色道:“你這副兇相,活像行伍出身之人,所以蠻橫無禮。你可知道官員彭玉泉,清廉正直,要是我告訴他老人家,怕要砍了你的腦袋!”彭玉泉一聽這女子夸獎自己,馬上轉(zhuǎn)怒為喜,心平氣和地走了。這位曬衣女子不慎冒犯官員彭玉泉,待彭正欲發(fā)火之時,沒被嚇倒,而是極有心計,從容地周旋,名為贊美心中的官員,實則指責彭玉泉的狹小度量,繞彎子達到了目的,平息了彭玉泉的心頭之火,讓他轉(zhuǎn)怒為喜,帶著微笑滿意地離開?梢娺@位曬衣女曲線進攻之法運用得多么嫻熟。
四、因勢利導法。在一些論爭場合應時刻注意周圍群眾的情緒,盡量調(diào)動群眾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巧妙地因勢利導誘敵深入,再尋找一個突破口,借助群眾力量,給對手精神重壓,使之無回擊之力。肖伯納的劇本《武器與人》首次公演獲得巨大成功。觀眾要求肖伯納上臺接受群眾的祝賀?墒钱斝げ{走上舞臺,準備向觀眾致意時,突然有一個人對他大聲喊叫:“肖伯納,你的劇本糟透了,誰要看?收回去,停演吧!”觀眾以為肖伯納一定會氣得發(fā)抖,誰知肖伯納不但不生氣,反而笑容滿面地向那個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彬彬有禮地說:“我的朋友,你說得很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見。”說著,他轉(zhuǎn)向臺下觀眾說:“但遺憾的是,我們兩個人反對這么多觀眾有什么用呢?我們能禁止這劇本嗎?”兩句話引起全場一陣響亮的笑聲,緊接著是觀眾對肖伯納暴風驟雨般的掌聲。那個挑釁者灰溜溜地逃出了劇場。面對挑釁者的污蔑,肖伯納若一味退讓,有失面子,如與之爭辯自己的劇本如何完美,非但無濟于事,反而會在觀眾心中留下孤芳自賞、自命不凡的壞印象。肖伯納此時充分展示了他的應變才能,巧用因勢利導之法,憑借觀眾對他的信任與支持,給予他的掌聲和喝彩,把挑釁者推向群眾的對立面,使其孤立無援,狼狽而逃。
五、聲東擊西法。在有些場合,相同意思的話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效果迥異。有時言在此而意在彼,令人回味無窮。有一對夫妻,妻子特別喜歡唱歌,但水平特別差,有時擾得丈夫無法休息,丈夫多次勸說也無濟于事。有一天,時到深更半夜,妻子又自得其樂地唱起了難聽的歌,丈夫急忙跑到大門口站著,妻子不解地問道:“我每次唱歌時,你干嗎總是要跑出去站在門口呢?”丈夫一字一頓地說:“我這樣做是為了讓鄰居知道,我并沒有打你。”這位丈夫的回話,表面上好似答非所問,實則是采用的一種聲東擊西的說話藝術(shù),妻子乍一聽,也毫不介意,可繼而回味,猶如咽進了一只綠頭蒼蠅哭笑不得。這一回話言在說妻子發(fā)出的聲音不是丈夫打所致,意在諷刺妻子唱得難聽,好似被打得被慘叫一般,多么幽默,實在有過耳不忘,繞梁三日之效。
六、另辟蹊徑法。很多人在與人說理時,往往是不經(jīng)意觸動了他們的“自尊”,從而火上又澆油,倘若我們能另辟蹊徑,改變說話的方式,其說話效果完全不一樣。齊景公好打獵,喜歡養(yǎng)老鷹來捉兔子。一次,燭鄒不慎讓一只老鷹飛了,景公下令把燭鄒推出斬首。晏子知道了,去拜見景公,說:“燭鄒有三大罪狀,哪能這么輕易殺了他?請讓我一條一條地數(shù)落出來,再殺他,可以嗎?”齊景公說:“可以。”晏子指著燭鄒的鼻子說:“燭鄒!你為大王養(yǎng)鳥,卻讓鳥逃走了,這是第一條罪狀;使得大王為了鳥的緣故又要殺人,這是第二條罪狀;把你殺了,天下諸侯都會怪大王重鳥輕士,這是第三條罪狀。”齊景公聽后,對晏子說:“別說了,我知道你的意思。”晏子的本意是想救燭鄒,但卻沒有替他說情,反而數(shù)落他的三條罪狀,仿佛要致燭鄒于死地而后快,殊不知,事實上卻是這三條罪狀反而救了燭鄒的命。原來,晏子救燭鄒,不是單刀直入,向齊景公說情,而是采用另辟蹊徑之法,表面上是給燭鄒加罪,實則是為其開脫,并委婉地批評齊景公重鳥輕士,這樣既避免了說情之嫌,又救了燭鄒;既指出了齊景公的錯誤,又不丟齊景公的面子,可謂“一箭雙雕”,讀之品之趣味橫生。
時間:2020-10-16 作者:大學生熱點網(wǎng) 來源:大學生熱點網(wǎng) 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