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煙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里,夕陽有詩情,黃昏有畫意,詩情畫意雖然美麗,我心中只有你,又見炊煙升起,勾起我回憶……”每次聽見鄧麗君深情演繹的這首《又見炊煙》,都會引發(fā)我對童年的幾多回憶。夕陽西下,炊煙裊裊的小小村落,猶如一副詩情畫意的畫卷,一下子映入眼簾。
故鄉(xiāng)位于湖南一個非常偏僻的山溝里,四周是茫茫大山,山腳下分布著層層疊疊的梯田。小時候,從與外界相通的唯一山路走到鄉(xiāng)里都要花一個多小時。小山村雖然偏僻,卻也空氣清新、四季分明、景色怡人。春天,山花爛漫,鳥語花香,小山村被襯托得越發(fā)古樸寧靜;夏天,甘霖不斷,傾盆時山洪浪浪,雨停后,澗水微吟,小山村倒顯得寂靜無聲;秋天,滿眼金黃,瓜果飄香,一派繁忙景象,小山村人聲鼎沸,熱鬧歡暢;冬天,滴水成冰,草木樹葉上覆蓋著厚厚的冰,小山村一夜之間仿佛變成了童話世界。山村里的人們聚居于散落在山坡上的幾十座土坯房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時候,山里尚未通電,他們煤油燈照明、劈材燒火、挑水做飯,于是小山村的上空一年四季炊煙裊裊。
村莊再小,有了炊煙的映襯,也就有了生活的氣息。那矗立于山坡上的簡陋土坯房,配上屋頂升 騰的裊裊炊煙,一動一靜結(jié)合在一起,彰顯著人間的悠閑與繁忙,巧妙地組成了一幅人間最和諧的生活畫,從這幅畫卷中,我看到了薪火相傳、寧靜平和的鄉(xiāng)村生活圖景;聞到了人間煙火的味道,令人饞涎欲滴的飯菜香味;感受到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的親情氛圍……
我喜歡炊煙那輕盈、曼妙的優(yōu)雅身姿,喜歡炊煙那古樸敦厚、超凡脫俗的浪漫氣息,喜歡炊煙那純凈、醇厚的誘人味道。因為有炊煙的地方就有人家,看到炊煙起,就仿佛聽到了親人的呼喚聲,就仿佛聞到了熟悉的飯菜香,就仿佛又看到了親人們的親切笑容。在孤獨的小村莊里,那一縷裊裊升騰的炊煙,是人間最曼妙的生活美景,是咱們千年農(nóng)耕文明的薪火相傳,是時光印痕里萬家燈火的寧靜平和。
炊煙是有生命力的,他會隨著氣候的變化、季節(jié)的律動而變化。無風的日子里,晴空萬里,炊煙裊裊娜娜;風雨飄搖的日子,炊煙則隨風縹緲,與云霧糅合在一起,煙籠霧罩,讓小山村顯得有些虛幻。
從炊煙中我們可以讀出村民們的生活景象。屋頂上炊煙冒的時間長,則可以大致判斷出這家人生活還不錯;相反,如果炊煙冒的時間短,則往往預(yù)示著這家人生活艱辛;如果幾天都不冒煙,這家人則有可能斷炊了。平時大家很繁忙,炊煙往往是在早上、中午和晚上準時在土坯房頂飄起,早上要做好一天的飯菜,煮好一天的豬食,炊煙飄的時間會長一些;中午回家往往只是把早上做好的飯菜簡單地熱一下,那淡淡的炊煙往往剛從瓦縫中露出點頭就消散得無影無蹤了;晚上,一家人都回來了,除了要熱飯菜,還要燒洗澡水,那裊裊的炊煙在夕陽的余暉下則顯得暖意融融。過年時,家家戶戶屋頂上空籠罩著濃濃的炊煙,終日不散,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大家對春節(jié)異常重視,即使家里再窮,過年時也要做一些豆腐、過年糍粑、待客零食,買幾斤豬肉,于是從小年之后,家家戶戶煙霧繚繞,香味撲鼻。
陶淵明在《歸園田居》寫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從詩中可以看出,陶潛官場沉浮數(shù)十年,回到小山村過著簡樸的田園生活之后,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屬,就好像那籠子里的鳥兒回到了舊日的森林,那困在小池子中的魚兒回到了曾經(jīng)的深潭,就好像重新活了過來一樣,再次呼吸到了空氣,再次嗅到了熟悉的人間煙火味。幾畝田,幾間房,榆樹、柳樹、桃樹、李樹,想種啥就種啥,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來讓他煩心,在美好的田園生活中終于尋覓到了人生的真諦。
久居城市,當我們厭倦了城市的快節(jié)奏生活、厭倦了城市的喧囂繁華、厭倦了城市的人情世故時,就會對陶淵明那“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炊煙裊裊的鄉(xiāng)村生活產(chǎn)生莫名的向往。
對炊煙的記憶,是一個人心靈深處的情結(jié),是一個人闖蕩江湖之后的頓悟,是人生歸于平靜的從容。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炊煙不再,裊裊炊煙已成為埋藏在我內(nèi)心深處的記憶。
離開老家已經(jīng)三十多年了,盡管每年都會回村里看看,但村莊早已是物是人非,原來的土坯房也早已沒有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貼著白色瓷磚的鋼筋混凝土房,漂亮洋氣,但顯得有些冰冷。通向村外的那條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土道,也已筑成了水泥路,小汽車可以直接開進村里。家家戶戶都用水管把山上的山泉水直接引到了家里,并開始使用液化氣、電磁爐做飯。村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裊裊炊煙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的鄉(xiāng)間景象卻成了心中的“鄉(xiāng)愁”,再也無處找尋。
時間:2020-05-16 作者:大學(xué)生熱點網(wǎng) 來源:大學(xué)生熱點網(wǎng) 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