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查多要高于洛爾迦
“陰郁的河水流過橋洞。/我想:啊,我的靈魂!”說唱或抒情最難得的是,節(jié)奏結構像透明流體一樣停頓—斷開—回流?馬查多之所以比洛爾迦高明,他的詩歌意識較前者更自然,或者稱之為美中不足—本質之美?因為詩歌情感不屑太完美近于造作,盡可能有所克制,思考的余地就像縫隙,強勝一味給予!這兩句加上前面還有一個哲理性導引:“在可憐河流的盡頭,茫茫大海在將我們久等。”如此循環(huán)與呼應,意態(tài)海洋之內涵盡顯,而小船作為抒情載體,也載負起“風中的水滴—我是海洋”的呼喚了嗎。這就是靈魂之焊點?意態(tài)之接駁?難怪布羅茨基稱作者馬查多為西班牙最優(yōu)秀的詩人,正是其來有自?于是感嘆:
完美何其多?繁華還不錯?
蟋蟀的合唱盛大了角落?
原聲詩人——馬查多呵
他把聲音刻在時間上
沉默流出永恒的歌(
時間:2020-03-28 作者:大學生熱點網 來源:大學生熱點網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