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姿勢與意態(tài)泳壇
“我們的生命是時間,僅有的不幸
是我們在等候時絕望的姿勢……
她總是如約而至。”
這里“姿勢”一詞,若能譯作“泳壇”,我想太大膽。馬查多在其《前奏》一詩中,甚至在他所有詩篇中,業(yè)已建構出一個生命的泳壇。時間仿佛是壇的圓周。生命仿佛是時間的半徑或直徑而已。只是動作,動作卻決定一個泳壇的浪花有幾朵么?詩歌感覺之所以很親緣,就看原聲與回響之震蕩:
“當金黃的葡萄汁在歡笑
伴隨著水晶和泡沫的回響”
“葡萄汁”可以是大地之原聲意象,而“水晶和泡沫”及其“回響”—人的消費,卻屬于原聲的窮親戚。作者沒有評價和追究,但我們感受到時間內視的節(jié)奏,和原聲之張力結構—意態(tài)泳壇。游泳,不一定是人,意態(tài)情感也可以呀!誠如是,我們跟作者一起震顫或思考吧:
“但是在靈魂的深層,
我不知道啼哭是原聲還是回聲。”
時間:2020-03-28 作者:大學生熱點網 來源:大學生熱點網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