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舊書攤
1990年在機房街東頭北大街路東也有個舊書攤,下班后回家的路上也總往那兒繞。原價買了《聊齋志異》《古代白話小說選》等。1997年后的幾年里,多是在傍晚,在中立交的橋下北面的人行道路旁,總會看到老李的舊書攤。他原來在某運輸公司工作,退休后閑著無事就開始擺攤賣書。與別人的書攤不同的是他的許多書除了雜志,都是裝在一個個長方形的木盒子里。1998年在湖濱路與西大街交叉口的東北角見到小學(xué)同學(xué)的妹妹喜梅擺的書攤。在那里買了張恨水的《春明外史》,高陽的《曹雪芹別傳》,D.H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虹》等。在光明路一舊書攤十元買了一套《廣陵潮》翻看時才發(fā)現(xiàn)上冊缺了十幾頁。在三八路的一舊書攤遇到一本《宋史演義》(下),四元錢一本買下了。直到現(xiàn)在我沒再遇到這本書。這也讓我明白有些書該下手時就得下手,一旦錯過不知多長時間才會再見。
1998年的一天上午從工地回家的路上,在原來的縣衛(wèi)校南路西今夕一個舊書攤,吸引我的是一本本小人書,與老板搞了價(一元錢三本)之后,細(xì)心挑了六十多本。那是我一次性買的小人書最多的一回,也可是最便宜的一回。同年4月的一天,在灞陵公園西的許昌商校大門東路南的舊書攤我遇到了四十多本《三國演義》連環(huán)畫。與老板搞好了價格五毛錢一本,正要付錢時,老板的母親出來了,說啥不讓他的兒子買給我。那次算是我淘書最遺憾的一次吧。
1996年9月后,我擺攤賣書時,結(jié)識了書友顧文,那時他無事可做也賣起了舊書。1999年和我一塊在工地干過一段時間。后來他先是去一家保險公司做銷售,又去澡堂干搓背的活。2012年6月的一天,與他十幾年不見面了,意想不到的他找到了我家,我很驚喜。我們聊了些時間。那時他已跟著別人學(xué)按摩了,并通過考試成了按摩師,在一家醫(yī)院做按摩工作。前些年他看到我寫的《又見岳老師》一文后就想讓我向岳老師引薦他,想跟著岳老師學(xué)英語,并且想出國做按摩。
我最早知道裴山廟的舊書攤是在1997年。因為那時在五一路打工,下班后有時間了就去那里瞅瞅,希望能淘到自己喜愛的書。那時,也就三四個書攤,唯一熟悉的攤主是我村的金秀梅。她的老公在石油公司工作,記得1997年8月的一天傍晚,我下班后來到倉庫路石油公司北路西的一個書攤旁,蹲著尋找喜愛的書,當(dāng)我站起時不小心碰倒了青年的自行車,車子沒事,只是車籃子里的書和衣服變色眼鏡掉在地上。當(dāng)時我彎腰去拾那副鏡子時,從北面過來一騎著自行車的青年,車子剛好輾在眼鏡上,輾壞了一只鏡片。隨后輾壞鏡子的青年說;“如果不是你把他的車子碰倒了,我也不會輾壞他的眼鏡,你負(fù)主要責(zé)任。”說到賠錢時輾壞眼鏡的青年說;“走吧前面路東有個配眼鏡的,咱去修修。”修好后老板說十二塊錢,那青年說:“十二元錢,你付八塊,我付四塊”。付錢時那青年又說:“我兜里只幾毛錢。”說著就騎車就走了。那車主又讓我付了四元錢。之后又說眼鏡腿又壞了又讓我賠他十元錢。我拐回去向金秀梅借了十元錢給了他。他又說這說那,我說:“你知足點吧。你買的鏡子才花了十八塊啦了,我都給你二十二塊了,買個新的也用不完。”事后我真后悔自己不該一再退讓。本來就不是我一個人的責(zé)任,自己卻承擔(dān)了全部責(zé)任。
說起金秀梅,還有一件記憶最深的事。2001年7月的一天,我和他同在村里的一家造紙廠的紙堆里淘書。當(dāng)時我拿到了一本有一百多頁的張宏寶的《中華益智功》一書,因為我有這本書,隨手就扔給了她。沒想到她翻了一下,很快就合上了。我只看見書中加了一疊錢,第一張是四版的五元,至今不知有多少。問她多少錢時,她說就五塊錢。我當(dāng)時很平靜,她走后我與幾個檢廢紙的老婆婆說起這事,她們問我:“這么熱的天,她也沒給你買個冰糕,買瓶水?”我很坦然的說:“買不買都無所謂,因為那些錢注定不是我的,是我的我就不會扔給別人。”
1998年冬天的一天,那時我在東區(qū)的市交通局家屬院工地打工。一天路過那時的市郊三中時,見大門東路旁有一舊書攤。隨后經(jīng)常光顧他的書攤,知道都喊他小德。多年后與他聊起裴山廟的舊書攤,說起金秀梅時,他說:“那是俺同父異母的姐姐,我以前跟著別人打工,一天才三塊錢工資,是俺姐說:‘別跟人家干活了,也學(xué)著賣舊書吧,比你打工掙錢多。’隨后就開始賣書了。后來,因為市里創(chuàng)建衛(wèi)生城、文明城取締地攤,我就停了十來年。我姐夫哥因病去世后,姐隨后跟著她的兒子去了鄭州。”
多年來,在這些舊書攤上也買過不少書。兩元錢買了一套繪畫版金庸的《碧血劍》連環(huán)畫,五元錢一本的溥儀的《我的前半生》,一些文學(xué)名著,《集郵》雜志,小人書。時間久了,對彼此的偏愛都有個大概的了解,有了消息就會互相提醒,見了面相互打個招呼。賣書的有了我要久尋的書,也會喊住我:“新進了一本你要的書,便宜點給你。”“那套《魯迅書信集》二十五元給你你不要,三十塊錢賣給人家了。有時候還會開玩笑地說;“多長時間都不買我的書了,再買了少多少錢不給你。”然后彼此哈哈大笑一番。最后一次在那兒的舊書攤買的書是十五元買了十一本2004年的《集郵博覽》。另外還有別人挑過的王力的《古代漢語》及《太乙神數(shù)》《紫微斗數(shù)》《康節(jié)說易》等。
還記得一個擺攤賣書的都喊他“勝利”的人。2011年在大商新瑪特打工時有天中午上電梯時見過他,那時他在那兒當(dāng)保安。前些年在文峰塔附近的古玩市場還見過他擺攤賣書。如今有幾年沒見了。據(jù)裴山廟附近居住的人們都稱呼她“老婆兒”的婦女講,他以前在工地打工,后來聽別人的話走上了買舊書的路。他的書攤一直在裴山廟幼兒園北的一門面房前面的空地上。他是在裴山廟擺舊書攤攤時間最長的一個,早先還有一個婦女?dāng)[攤賣書就在他的旁邊。他說裴山廟舊書攤多的時候有八九個。2009年時,擺攤兒的花兒和高三兒都因為肝癌去世了。如今一直不斷賣書的就他自己了。因為他那兒的書也不少,價格也合適,所以我也經(jīng)常光顧他的書攤。
在裴山廟的舊書攤,也見到過三十年前就在在南大街魏胡同賣書的攤主,那時他的書攤上好書很多。他常對我說;“舊書也是書,外表舊點,但你買的是知識,你沒學(xué)過的就是新的。舊書一般比新書便宜,而且多數(shù)都是正版。過去出版社對出書的要求嚴(yán)格,含金量很高,所以能出版的書,人們往往能從中得到真知灼見。舊書校對很精細(xì),在舊書中人們很難發(fā)現(xiàn)錯字。再者,很多書中還夾有勘誤表。由此可看到以往的人們在各方面都高標(biāo)準(zhǔn)、嚴(yán)要求,精益求精。一本年代久遠、正版的、有價值的書有很高的升值空間,因而就具有收藏價值。舊書收藏首先要看"品相",所謂"品相",就好比人的長相,封面不能臟,或破損,里面不能涂鴉,缺頁;其次是看出版社;第三是看是否是"名家"大作、存世量多寡;第四是看版本;最后看出版年代。”十年后再見他時,書攤上有價值的書已寥若晨星。閑聊時他的語氣中透漏出許多生活的無奈。“賣書都是巧要飯,剛開始賣舊書生意相當(dāng)好,整天貨源客源不斷,書以外的東西(如糧票、布票、郵票、煙盒、火柴盒、字畫等等)也很多。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七八十斤書,F(xiàn)在人們的收藏意識越來越強,不僅好書越來越少!書以外的好東西幾乎遇不到了。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也記得他與一賣書的說的話:“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咱們找本好書不容易。你在成堆的廢紙堆里辛辛苦苦找到一本書,如果你不敢要價,你就掙不到錢。比方這本《全國中草藥匯編》,你問人家要三十元,人家給你還十五元吧,你不賣,最后最多給你二十元或二十五元。你如果要五十元,或許你就能賣四十元或更多。”二十年了,再沒見過他了。
據(jù)徐灣的賣了二十多年書的徐秀德講:“1999年在文峰塔博物館院里只有一些賣古董的,擺攤賣書的當(dāng)時只有陳曉東和他的弟弟曉宇俺仨。那時無論是買東西的或是賣東西的進門要花一元錢買票后方可進入。后來門票又漲到了兩元。在后來就只對擺攤的收取攤位費。”逐漸的古玩市場的舊書攤也多了起來。
2000年前后,前進路、三八路、五一路、新興路都有兼賣舊書的書店,也是那段時間認(rèn)識了在前進路中醫(yī)院東路南擺攤賣書的小鋒。他負(fù)責(zé)去買書,他的妻子專門賣書。2012年3月在他的書攤買了幾本書后,幾年都沒再見他們賣書。偶爾的見他買一件鈞瓷或是酒瓶。直到今年七八月份的一天,在古玩市場書友安學(xué)軍與他介紹我,隨后一起前往他的新家。讓我吃驚的是一進屋迎面就是博古架上一件件鈞瓷,然后客廳東墻的貨架上一件件酒瓶,這些都是精品。不太好的都放在外面的陽臺上。隨后他又讓我欣賞了他多年來收藏的煙標(biāo)、和抗美援朝時的老照片等。原來在解放路南頭屯里賣書的老魏,也只有每周六周日上午的文峰塔下古玩市場能見到他。2003年后,市場上多了些賣舊書的新面孔,如新建、小四川王四、以票證為主的董栓哥有來自漯河、臨潁、禹州、長葛等周邊縣市。
2010年,每個不下雨的星期天下午三點以后,老李、霞姐他們上午在古玩市場出攤后就來到縣一高學(xué)校大門西面不遠處擺攤。那時兒子在縣一高上學(xué),這樣趁送兒子上學(xué)的空兒,有機會在那兒舊書攤淘些書。記得十二元買了一套柯云路《生命特異現(xiàn)象考察》、十二元買了一套前蘇聯(lián)作家阿扎耶夫的《遠離莫斯科的地方》,品相還不錯。還有一次在一本散文書的扉頁看到一段話,是一個女的送給老公的生日禮物。之后我很感慨,因為妻子從來就沒有支持過我賣書,更別想哪天她會送我書。因而我還寫了一篇《心愿》。奢望哪天妻會送我一套或一本書,當(dāng)做生日禮物。那時學(xué)校對面還有一家書店,一個二十左右的青年大學(xué)剛畢業(yè)不久,很健談。店里有新書,也有舊書。隨后十八元買了一本江蘇版《唐宋詞鑒賞辭典》。
2018年春節(jié)前,升級改造后的南大街——古樸典雅的曹魏古城盛裝開街。之后市政府打算去蒂文峰塔下的古玩市場,想把古玩市場遷到曹魏古城。雖然劃定了南門里是舊書市場。但是,曹魏姑城畢竟是一條南北通透的街,圈不住人,不了人氣;最主要的還是那里太嘈雜,又無法避免遛狗的寵物在舊書攤上踩來踩去煞風(fēng)景;另外,每到星期天學(xué)非洲手鼓的、彈吉他唱歌的等更讓人們無法靜心沉醉于一本本舊書中。因而沒多久人們又回到原來的市場。
在沒有網(wǎng)絡(luò),也沒有手機的時代,書成了人們唯一的精神食糧,愛書人不僅喜歡新書,更喜愛去舊書攤淘一本本泛黃的帶著不同時代的氣息的舊書。因為在書店里買不到的書在舊書攤可以買到;在書店能買到的在舊書攤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許多不曾發(fā)行的古書、線裝書、內(nèi)部印刷品、手抄本等還有在圖書館不一定能借到的書在舊書攤能買到。當(dāng)你小時候曾看過但那個年代又買不起,或者曾經(jīng)有現(xiàn)在丟失了,心里一直記掛著,有一天你會從舊書攤上淘到,那個心情真的沒法用語言形容。那種從開始認(rèn)識走近舊書攤的羞澀和為難、熟悉舊書攤的驚奇和興奮、迷戀舊書攤的滿足和不舍、淘得好書時抱著寶貝回家的激動和幸福,只有淘書人才能體會到。
一本本舊書像一個個失去親人的孤兒,等待著被人認(rèn)養(yǎng),等待著屬于自己的緣分。因為它們書知道,只有到喜歡它的人的手里,自己才會有價值。一個個舊書攤,竟讓無數(shù)愛書人魂牽夢繞,一周不來淘一次書就難受,有時淘書一淘就是半天。淘舊書的最大樂趣在于“淘”;在于發(fā)現(xiàn);在于"無心插柳柳成陰"的驚喜、"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滿足;也在于"踏花歸來馬蹄香"的過程。“淘”就是沙里淘金大海撈針,需要運氣,需要工夫,更需要慧眼獨具的鑒別眼光。新書要淘,心儀已久之書要淘,一套叢書缺漏者或者上中下冊失散之書要淘,還有收藏愛好者對同一種書的不同版本要淘…明人于謙詩云,“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淘書的過程就是享受那種不期而遇的快感,而提供了這種獨特享受的古舊書攤自然也就成了書迷的精神憩園,是淘書人的天堂。淘書和書店買書不一樣,去書店有比較明確的看書或買書的目的。在舊書攤淘書,你不知道,會有怎樣的驚喜等著你。淘書者有時是眾里尋他千百度的苦覓,可有時又是并無直接目標(biāo)的邂逅。當(dāng)你抱著無所事事、平和舒緩的心態(tài)站在舊書攤邊,從浩如煙海的舊書黃卷堆里尋覓到一本你心儀已久的或是有某種價值的書,遴選出自己得意的珍品,甚至只是那幾片發(fā)黃的殘頁時獲得的那種沙里淘金的感覺和一份意外的驚喜,當(dāng)你成了這本書的主人時,你與書不是有著某種緣分嗎;還有書攤前熙熙攘攘的淘書人樂此不彼的挑選;那淘書時的熱熱鬧鬧,找到好書時的大喜過望,幾個人同時看好一本書的糾結(jié)為難,講價時的欲言又止;有時你會在這里遇見到處尋覓而未遇的書,也會遇到想都未想過的怦然心動的收獲;當(dāng)然也有一無所獲兩手空空而歸,也有淘書人之間的切磋、交流、和爭執(zhí);淘書時的欣慰、驚艷、惋惜、悵然等千般情感就產(chǎn)生于手指與微黃紙張那輕輕碰觸之間。一個“淘”字,詮釋了書癡尋覓、篩選之苦,體現(xiàn)了愛書人得書快樂。
依然忘不了自己蹲在舊書攤邊翻書的歲月。在某個陽光明媚的周日,在繁華熱鬧的高樓大廈中,有一片空曠寧靜的場所。一個個舊書攤,林林總總的新書或舊書,五花八門,雜亂無章,一塊塊五顏六色的塑料布,各種破舊的廣告橫幅,成了這些舊書的臨時棲身之地。有的連這些也沒有,就直接在人行道的地磚上攤開。沒有固定的攤位,都是隨便的亂碼亂放。這樣更顯得色彩繽紛,引人矚目,自成街頭一景。很多人蹲在舊書攤旁,目光穿梭之中,或是驚喜地拿起自己尋找多時不期而遇的舊書翻看一遍,與老板討價還價;或是手捧舊書津津有味忘我地讀著,在閱讀中感受著歷史的厚重,尋覓著時光的真諦。愛書的人們在那里放飛心情賞古論今,分享文化生活的快樂,忘掉日常生活中的煩惱。不知不覺會耗去半天的時光;在淘書時還總會有意外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到一本不曾知道的特殊的書,像發(fā)現(xiàn)一片未知的新大陸;更給淘書的人們留下了許多淘書的趣聞、經(jīng)歷。只是很多書雖然你會遇到,但是你不果斷出手拿下,錯過了多久你不會再遇到。
舊書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對于一個愛書的人,舊書市場蘊藏之博大與深厚如一個世界,充滿著太多的樂趣,和無窮的魅力。一座城市,需要有一個像樣的舊書市場,閑暇時能去逛一逛,尋找到一些“黃金屋”,那里是每個讀書人一個溫馨的港灣。賣舊書的人們,無論因為什么原因,他們賣的不僅僅是書,也是在傳播古老悠久的文化;更是承擔(dān)著收藏、保護古舊書籍的重任。每本舊書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經(jīng)歷,各自不同的命運流轉(zhuǎn),他們被舊書攤攤主看上,從廢紙堆中扒出來帶到舊書市場再去向不同的愛書人手中散發(fā)自身的能量。舊書市場這一歷經(jīng)幾十年的文化現(xiàn)象,不僅體現(xiàn)著城市文化生活的變遷,也豐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從環(huán)保閱讀的角度來說,書籍本身也能做到調(diào)劑余缺,二手回流,使得舊物活化,閑置的舊書重新被利用,賦予了舊書新的生命,對于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也有很大的積極意義。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很多人每天樂于抱著手機看電子書,很多實體書店也漸漸被網(wǎng)絡(luò)書店代替。在這里,誠愿那些刻著文字散發(fā)著墨香的紙張所擁抱成冊的圖書永遠不會消亡,也愿每本書都有個好的歸宿!
城市文明不全是高樓大廈,不全是高鐵機場,也不盡然是歌劇院和博物館,更多的是分布在城市肌理深處的離百姓最近的文化設(shè)施。“書香城市”不僅需要一個個現(xiàn)代化的智慧閱讀空間,更需要傳播文化、傳承文明的舊書市場。愿在家鄉(xiāng)許昌打造“書香名城”的今天,注重對舊書市場實施規(guī)范化的保護。為城市留下靚麗風(fēng)景,為低收入人群提供增收契機。
時間:2020-11-04 作者:大學(xué)生熱點網(wǎng) 來源:大學(xué)生熱點網(wǎng) 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