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玉米根的老思
老思在地里用镢頭起勁刨玉米根,年紀大了,力氣不足了,玉米根經(jīng)常刨二三下才能刨下來。
老思先是對玉米的根部來一镢頭,然后下一镢對準前一镢頭刨下的坑刨,接下來掀起镢頭把,讓镢頭把玉米根起上來,這樣才能刨下一根玉米根,有時還需要刨三下。玉米根刨出來后,用镢頭砸?guī)紫,把附在根上面的土磕掉,方便以后收攏,放在田邊,以前呢,是把刨下的玉米根拉回家,放在門口的路上,任來往的車輛碾壓,然后收攏起來和其它的草伴了,上了泥封成堆,漚成農(nóng)家肥,現(xiàn)在很少有人這樣做了,都上化肥了,化肥便土地板結(jié),土地也就一年比一年硬,玉米根也就一年比一年難刨。
這塊玉米地又小又不規(guī)則,農(nóng)機手說要加錢才能干,老思不愿意,就決定自己動手干,反正地不多,用不了多長時間,勞累半天才省下十幾塊錢。他如果還能打工的話,根本就看不上這幾個錢,但是現(xiàn)在不同,疫情到現(xiàn)在還沒有結(jié)束,天已經(jīng)變冷了,很難保證疫情不會因天氣原因加重。因疫情回來的一些人,留在村里不出去了,就在村子附近打工,他們想,來回路費、加上找工作的成本,干不了多長時間就天冷了,還不如就近打工,這更加劇了老思他們打工的難度,他們的體力沒法和這些相對年輕的人比,因此和許多年紀大的人一樣,老思把錢看著更重了,地里的小活,能自己干就自己干。
老思在地里寂寞地干,不遠處也有人在干活,但大家都在默默的干活,一些人開著機械在地里干,不過機子的聲音更顯示了人們的沉默。老思不由想起以前,那會兒人們在地里一字排開,镢頭有規(guī)律的在地里“樸吭”、“樸吭”的,人們的力氣有大有小,有的一下就行,有的象他現(xiàn)在一樣,得二三下,但是,力氣大的并不使全勁,不愿一馬當先,他們有力氣,能一邊干活一邊說笑,偶爾也越過界幫別人刨幾下,這樣,人們干一樣的話,掙一樣的工分,表面上平安無事,私下里的意見大的很,力氣大的認為工分掙的少,力氣小的認為有人磨洋工……
他也在生產(chǎn)隊里這樣干過,那會兒他沒有考上學,又沒有謀到民辦老師的位子,感到人生絕望,在家躺了好長時間,老爹逼著他出工,他沒辦法只好上地。當他和好多人一塊兒在玉米地時里刨玉米根時,手法不熟,二三下也刨不出來,受到人們善意的譏笑,有人的也越界幫他刨幾棵,他感到的是屈辱,加上兩手都是潦泡,有的出血了,后來,手不出血了,繭子厚厚的,每日陰著臉,老娘小心看他的臉色。
回到家里他對爹發(fā)脾氣,沒能讓他當兵、進工廠,那怕在教室里當孩子王也好。
爹沉默,有一日沒好氣的對他說:爹是沒本事,可你的本事在那里?人家能考出去,你為啥不能?人家回學校復讀了,你還在家混日子。人家在學校好好學習,你到處找閑書看,那些書上講的東西,能當飯碗吃?
娘說:讓孩子回學校吧?
爹說:他念書也沒念出啥來,家里被淘空了,看看人家,小小年紀就上地掙工分,家里都拉了蓋房的磚了,咱家有啥?
都說現(xiàn)在誰家有學生誰家窮,其實很早以來就是這樣了。那時學校食堂的飯看起來很便宜,吃的是自家?guī)淼母杉Z,早晚飯是一分錢的咸菜和一分錢的稀飯,不過兩分錢,合起來四分,有時二分,因為許多學生,吃的是從家里帶來的咸菜,加上中午吃上一碗面,一天下來一毛多,可就這一毛錢,對于很多人家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要知道,在很多生產(chǎn)隊里,一個好勞力干上一天,才相當于三四毛錢。
在娘的支持下,老思又回到學校。
經(jīng)過一年的苦讀,老思連預考也沒有通過,那會兒學校為了升學率,社會為了減輕高考帶來的壓力,采取了預考的辦法,沒有通過預考的,就不能參加高考了。他預考失利后,心里依舊有不平衡感。那時農(nóng)村學校一個班里能考出三五個學生就是了不得的事兒,F(xiàn)在來看,那時的中專生就想當于現(xiàn)在二本中名列茅的大學生了。今年的高考大專線才一百八十分,就這很多學校還錄不到人,降分到一百六,還招不滿人。老思想,如果他現(xiàn)在高考的話,大本是考不上了,但大?隙]問題,只是,他現(xiàn)在考上又如何呢?早就不包分配了。那會兒,初中畢業(yè)生考上小中專都讓人眼紅的不行,錄取分數(shù)線遠遠在重點高中之上,F(xiàn)在誰還上小中專?錄取線遠遠低于普通高中線了,現(xiàn)在能考上普高的,只在學習不太差,考上大學沒有問題。以前是考上重點高中的,是半個腳進了大學門,現(xiàn)在就是考上普高的,是一個半腳進了大學的門了。
他又回到村里了,這時,村里終于把地分了,地里的一切都要自己操心了,同樣是刨玉米地,年輕氣盛的他,很快就比爹刨的快了,這時也到了談婚娶的年齡,沒文化的姑娘他看不上,有文化的姑娘看不上他,他也急,蹉跎了幾年,經(jīng)歷了一段功虧一簣的戀情,也就失望了,反倒不急的了?衫系琅f心里為他急,種地之余,就在磚窯里干活,為的是給他蓋上房子,給他娶媳婦,等房子蓋好后,爹的身子也累壞了,重活干不了了,經(jīng)過治療,有所好轉(zhuǎn),但也只能在家里幫著種地,進不得磚窯,上不得工地了。
接下來是農(nóng)村各種稅費水漲船高,光憑地里收入不行了,老思只好出去打工,在打工的城里,他接觸到了許多書,F(xiàn)實依然很嚴酷,他和伙伴們屢次經(jīng)歷艱難才要回工資的事,對于現(xiàn)實他很失望,更多的看那些他爹認為是閑書的書?紝W、婚戀、打工的經(jīng)歷,使他認為這些書說的對,我們就是黃土文明,應該擁抱西洋文明……
家里老人身體不好,老思只好呆在農(nóng)村照顧老人。在農(nóng)村,他感到人們實在世俗,不關心那些事關人類發(fā)展的大問題,比如民主、自由、博愛、社會契約、天賦人權(quán)、三權(quán)分立等等,關心的是菜米油鹽,談的是東家長西家短。這里搞養(yǎng)殖的不少,人們關心是啥飼養(yǎng)合算?比如說,買小雞苗養(yǎng)好,還是買架子雞養(yǎng)好?出去打工,干什么掙錢多?地是租出去合算,還是自己種合算?種地種啥合算?
關于種地,老思認為現(xiàn)在各種稅費不用交了,種地雖然不賺錢,但也能讓人生活下去了,但種地不要趕風頭,什么都種點才安全。主要他心思不在這上里,他要象顏回那樣,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看那些所謂的西洋文化……,
他也看出來了,人們明顯對他所說的西洋文化不以為然,他認為這些人保守,讀的書太少,沒見過世面,雖說他們也關心大事,也談歷史,但是他認為這些人有大國思想。他認為,國家還是小國好,看那些西歐國家,都不大,但都是發(fā)達富裕的民主國家,這些事實還不能說明問題么?那個老文,說西洋國家起家不是他們所說的那樣,就象一群強盜憑搶來的錢做了一點好事,就說他們憑做好事才有了錢一樣。這,明明是人家的科技發(fā)達……;又說大一統(tǒng)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xù)下來。這不對嘛,大一統(tǒng)才使中國落后,專制才使中國腐敗……,一切問題都是產(chǎn)生于大一統(tǒng)、產(chǎn)生于專制,當下就要反對專制,實行西方民主……
老思累了,坐在地頭上喝水,這時,老文也扛著镢頭過來,和他找招呼:忙呢?
老文和老思意見相左,年輕時不是你在外就是我在外,相處時間不多,見了面有時也爭吵;年紀大了后,平時沒多少來往,火氣小了,見了也打招呼,不談敏感話題了。
老思說:刨玉米根?
老文說:是,那些小塊地,就得人工耕種,刨的差不多了吧?要犁地了吧?馬上就要種小麥了。
老思說:差不多了。把玉米根收到地頭就中了,可以讓小旋耕機耕地了,接下來就是種小麥了,但愿到時地的墑情好。你呢?
老文說:剛才的拾綴好了,要收拾下塊地呀。又望了望前面,說,你看,要是這些水利設施還好好的話,也就不用望天吃飯了。
老思本想說這是中國人的劣根性。想了一想,不要那么激烈。就說:人心散了。又問:你也人工刨地了?俺記著以前,用牛犁呢。
老文說:啥年頭的事了?養(yǎng)牛只為種這么些地,太不合算了,不養(yǎng)了。
老思說:是的,現(xiàn)在種地有時候人工才合算。咱們念書時,都說農(nóng)業(yè)的出路在于機械化,這么多年了,也沒見機械化。
老文說:對的。還記著在北學校上學時,閱讀課里有一個講南斯拉夫現(xiàn)代化農(nóng)場。
老思說:南斯拉夫現(xiàn)在四分五裂了。
老文說:可沒見到他們都富起來。
老思說:不管咋說,還是比咱們好。
老文說:他們的原來比咱們好的多。其實,咱們農(nóng)業(yè)機械化程度也相當高了。
老思說:沒法子和發(fā)達國家比。
老文說:沒辦法,人多地少,太機械化了反而不經(jīng)濟。
老思說:這不是主要原因,地不是私人的才是原因,你看大家誰愛惜地?
老文說:多少個朝代,實行土地私有,也沒解決吃飯問題。
老思說:這是專制導到致的。
老文說:歸根到底還是人多地少的問題。
老思說:不對吧。咱們石林黑塔村自古以來就是這么多地,以前可沒有那么多人。
老文說:很多地是引進了紅薯、玉米才才開拓的。以前,山上是種小米為主,能澆上水的羑河邊上種小麥。
老思說:反正在專制制度下,種地的人,到頭來是沒法生活下去的。
老文說:這是歷史,F(xiàn)在,不管啥說,都有地。地,是農(nóng)民的保障。孟子說了:田里不鬻,說的土地就要公有。
老思說:你看外國的農(nóng)民,生活水平高多了。
老文說:現(xiàn)在一些種糧大戶也和他們一樣。
老思說:現(xiàn)在起碼種三十畝才中。老話,三十畝地一頭牛……
老文說:孟子說了,要種百畝地一家人才能過上小康生活。一人三十畝,一家人咋也得上百畝吧。
老思說:地就那么多,那能讓一家農(nóng)民種這么多地?
老文說:時間。
老思問:時間?
老文說:是的。
老思問:俺不明白。你說說。
老文說:咱們下一代人,有多少不在村里了?回來不回來了?
老思說:絕大部分,不回來了。留在村里的,就是咱們這一代及以上的。
老文說:下一代還有個別人在村里種地。土地是集體的,種地的人少了,將來他們平均分到的地就多了,可以達到規(guī)模生產(chǎn)。但是現(xiàn)在,只能通過土地流轉(zhuǎn),讓地集中起來才能達到規(guī)模生產(chǎn)。說起來,這是增加了種地的成本,要是直接種這么多地多好,但也沒辦法,只能慢慢來。以后,象咱們這樣的,種一點菜就行了。
老思若有所思,說:田里不鬻。時間成本。
老文說:很多事,不要爭論,政策不變,踏踏實實解決問題,時間能回答一切疑問。別光眼熱人家如何如何,說應該這樣,應該咋樣,得看自己的具體條件,別照搬照抄。
老思沉思。
老文走了。一會兒,老思繼續(xù)刨玉米根。
羑河紀實系列均為原創(chuàng)
時間:2020-09-26 作者:大學生熱點網(wǎng) 來源:大學生熱點網(wǎng)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