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卻被無情惱
人生之癡,莫過于情。情之所至,金石為開;或纏之綿綿,語不可解。無論人生終局如何,都是情字惹的禍。
遍看史上文人騷客,無一不是情種。宋歐陽修說“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和月”。金代的元好問感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在我看來,在情海跋涉、心鎖悱惻,又詩風獨樹的莫過于晚唐的李商隱了。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這首《無題》乍看寫一場宴飲,但愛意朦朧,辭難事隱,意及幽深。有人說這是李商隱在恩師令孤楚府上受學期間愛上一位侍女,借指抒懷。
愛情總是與人生交織一起。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出生鄭州滎陽,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家景卑賤,曾“傭書販舂”。年少初成的他,得太平軍節(jié)度使令狐楚賞識收于府上授學,如此這般,心機怎地言明。
不過李商隱畢竟具詩學天賦。他一生留下600余首詩,《唐詩三百首》錄其廿二,駢文被韓愈尊崇。當年恩師令狐楚擢京后,他生活窘迫,曾到玉陽山修道,邂逅女道人宋華陽,兩顆年輕的心驟燃欲望之火。他作《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等多首詩,繾綣纏綿。擷《無題》曰: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此詩無題藏題,引經據(jù)典,隱晦迷離!队裣娭i》詮釋李商隱與宋華陽熱戀,事發(fā)后天各一方,作詩寄懷。
現(xiàn)代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曾講,李義山的詩你不用去牽強比附,指實解說。無題中有題旨,那是生活在他心靈之中的悵惘和眷戀。
一直以為李義山詩為情而作,其實他在寫自己命運多舛的世界。史載其幾試不第。后得令狐楚子令狐绹延譽中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卻又卷入當時朝中以牛僧孺、李宗閔等為首的牛黨與李德裕、鄭覃等為首的李黨相爭。事起于他入涇元節(jié)度使王茂元幕府娶了其女兒為妻。時令狐楚屬牛黨,王茂元則與李黨有關。他投奔王茂元時,李黨弱勢。等到唐武宗即位,李黨頭目李德裕重任宰相,他卻因母逝丁憂在家,錯過升遷機遇。等他服喪期滿,又到了唐宣宗時代,牛黨卷土重來,令狐楚兒子當朝宰相,打擊一切與李黨有關的人。從此李商隱累受排擠,困不得用。多次到長安活動,只補得一個太常博士。幾經顛簸45歲病死鄭州。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夜雨寄北》是李商隱在東川節(jié)度使的柳仲郢梓州幕府供職時寫給妻子王氏之作。孰知其時王氏已歿,愛情事業(yè)崩殂,義山何等孤寂苦楚!
人生的坎坷造就李商隱詩風繼李白浪漫主義、杜甫現(xiàn)實主義之后獨樹隱傷一幟。作家瓊瑤說“人若不多情,怎知多情苦”。又是《無題》淚滴闌檻: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是晚唐詩壇的明星。后人稱李商隱和杜牧為“小李杜”,其詩托古諷今、書寫友情、感傷身世、吟誦情愛,紛紛繁繁都是不了之情。他沒有李太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浪漫:沒有陶淵明“種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適:沒有蘇東坡“苦風終雨也解晴”的豁達,總是沉浸在悲憫與纏綿的場境。“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弱柳千條露,衰荷一面風。”“欲織相思花寄遠,終日相思卻相怨。”諸多凄美絕句、精工秾麗都在搖蕩性情的感發(fā)中。有人說李商隱于無情的世界里尋覓情的歸所,而終于無處堪用其情,便只覺得世界辜負了自己。
古往今來,多少人為情所困,不是因為他們過于癡頑,而是因為想不開、放不下。細思揣摩,有些事看似無情,卻正是客觀實在。逆實在而動,背自然踽行,不是自尋煩惱嗎!“
一簾幽夢,折戲一場,青山依舊在,是非成敗轉頭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若除煩惱,遠離鐘情!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還好,李商隱把情花結詩,一體瑰麗,唯美朦朧,鑄就“多情卻被無情惱”的警鐘長鳴!
箴言在耳,多情本身沒有錯。只是,時代不同了,山不過來,我就過去。今天的我們不應糾結于違我的世界,生活是詩,嶇嶇幽徑深,會當凌絕頂。
時間:2020-09-16 作者:大學生熱點網 來源:大學生熱點網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