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從書里走來,他微笑著。他已經很老了,牙齒掉了兩顆,皺紋爬滿了全身。他和許玉蘭都白了發(fā),攜手顫顫巍巍走過大街小巷。再也不會有人指指點點了,年輕人都不認識他們。他們的朋友大多入了土,剩下的和他們一樣老的走不動路。
他們走進勝利飯店,點了一盤炒豬肝。照例還有二兩黃酒,酒要溫一溫。許玉蘭不動筷子,微笑著看著他吃。“多少年了,還吃不膩。”嘴上抱怨著,眼里卻滿是溫柔。許三觀不看她,夾起一片豬肝放進嘴里。“真好吃啊!”就著豬肝和酒,他又一次說起他人生的故事......
“我的故事是從賣血開始的。那時我年輕,跟著阿方和根龍去賣血,得了35元錢。那是一筆大數字,我用它娶了許玉蘭,許玉蘭成為了我的妻子。她后來生了三個兒子,一樂、二樂、三樂,都是我的好兒子。一樂調皮,砸壞了別人的頭,我賣了血。那個時候生活困難,大家都餓,為了讓孩子們吃上面條,我賣了血。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了,為了一樂的身體和招待二樂的生產隊長,我賣了血。后來一樂生病了,為了治好他,我賣了血......
我天生一副好身體,靠賣血養(yǎng)活了一家人,度過了許許多多的難關。心地好的人是會有上天眷顧的,我身邊好多人都去世了,我還好好地活到現在。對啦,我每次賣完血都會去勝利飯店,點一盤炒豬肝......”
許三觀云淡風輕又帶點得意的訴說著他的過去,甚至選擇性的遺忘了很多事情。他是一個好父親,他說。他是一個好丈夫,他說。人生就這樣不知不覺的走過去了,送繭的小伙子變成了花白頭發(fā)的老年人,很多事情再也不會被提起。人們過上了好日子,再也不會餓肚皮。他也不用再去賣血了。
他說到這里,停一停,總結道,“我是一個幸福的人。”
《許三觀賣血記》是一個溫暖又悲涼的故事,他講述了小人物許三觀的一生。這看似平淡又充滿波瀾的一生,有那么多的困難重重。大躍進破壞了正常生活,自然災害期間完全揭不開鍋,文化大革命批斗她的妻子。除了這些,還有一樂的身世,許玉蘭的剽悍,一樂的病,家里的窮。生活不曾放過許三觀這個男人,塞給他無數的苦痛。
可這是許三觀呀,一個沒有飯吃時都能用嘴給大家做菜的男人。他能接受生活給的苦,從不抱怨,從不妥協(xié)。
他也會自私,不想把賣血賺來的錢花到一樂身上,一樂闖禍讓他去找何小勇賠償,帶全家人吃面條讓一樂去吃烤紅薯......他真真切切的委屈著,他做了烏龜,他替別人養(yǎng)了兒子?伤终嬲\的愛著一樂,愛著這個最像他,最合他心意的兒子。
于是他賣血替一樂闖的禍負了責,賣血給一樂錢讓他補補身子,賣血帶著哭泣的一樂去飯店,吃了一碗面條。
這是書里最動人的地方,自私是人性,而愛,也是人性。
最后許三觀一路賣血去了上海。他不要命的賣血,讓人心疼。他作為一個父親,犧牲自己也要救治孩子。最后的他已經不在乎血緣和恩怨,只在乎他深愛的孩子。
很多時候,我都以為許三觀撐不住了?墒沁@個命硬的男人,一直撐到了最后。他不用賣血也可以吃炒豬肝了,他老了,不用再承擔所有的風雨了。
余華的筆是很殘忍的,《活著》里福貴的家人,一個一個的死去。而他溫柔的對待了許三觀,這是作者的善意。畢竟啊,許三觀是一個很好的人,一個經歷坎坷的好人,應該有人心疼,應該得到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