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鉆井隊的王隊長已經(jīng)記不清又多少次踏過那條小路了,生活的艱苦其實都不難忍受。但有時候那種深深的孤獨感總是莫名地襲來。上次回家已經(jīng)是幾個月前了吧,母親身體不大好。他一直很是掛念,但又有什么辦法呢?鉆井的石油工人又不像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們那樣方便,尤其這種勘探期的工作更是辛苦和繁忙。王隊有時候也在想,要是自己在城市里工作就好了,這樣的話把母親接過去,可以隨時隨地照顧她。母親老了,辛辛苦苦一輩子。晚年本該是享享清福了,但自己做的這份工作真是不能好好盡孝。有時候事情會比我們想象的要好,有時候事情比我們想象的要糟糕。你永遠不會料到,下一個等待你的是好事還是壞事。在他接到電話的一瞬間他就有一種強烈的預感。。。。。。
王隊是在一個陰云密布的傍晚接到那通電話的。
那天,他讓今天剛來的隊員小劉去檢查設備--小劉這孩子真像當年的自己啊,精神抖擻,熱情洋溢,一聽有任務就迫不及待承擔下來,如今像這樣甘愿來這戈壁荒灘的年輕人真是越來越少了啊,唉……要說咱這崗位除了條件差點,工作忙點也沒啥不好,薪資也不低,咋就沒人來呢……話說也不知道小劉熟不熟悉設備……這樣想著,他裹上母親和媳婦提前幾個月給他做的棉襖,走上那條小路,打算再去檢查一下設備。
零下幾十度的氣溫和塔里木的凜冽的風,讓他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幸好自家做的棉襖足夠厚,比起小劉的羽絨服不知厚了多少倍……也不知道這傻孩子凍著沒有……風刮的更大了,他加快了腳步。
眼看要走到頭,“我們要用雙手,建設起無數(shù)石油基地……”熟悉的鈴聲想起,“這個點兒,誰給我打電話?”嘟囔歸嘟囔,他還是拿起了電話。“老王,咱媽又犯心臟病,進手術(shù)室了!”腦袋剎那間一片空白,邁出去的腳還沒落地就著急往回跑,結(jié)果竟硬生生地在平地摔了一跤,他也顧不了那么多,“我馬上請假回去。”爬起來就往回躥。
不知什么時候,外面下起了雪,毫無預兆的雪。
等到他安頓好一切,請好假,已經(jīng)是第二天的凌晨。甚至都來不及換下工服,他就坐上了回家的火車。大雪封路耽誤了整整一天,聽著電話撥打后因為信號不好而響起的“嘟-嘟”聲,王隊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和焦慮。假如我沒有跑這么遠,而是在家附近找個平常的工作崗位,或許這時我就能陪在她們身邊了……這樣的想法剛冒出來,就被他自己否定了,“這些年雖然苦了點,但單位沒有虧待我,年終獎一分不少,榮譽稱號也給了,娘也夸我有出息,是為祖國能源建設出力的好兒郎,有啥可抱怨的呢!”想到這里,心里似乎好受了點。希望娘可以度過這一劫,他合上滿是凍傷的手,在心里祈禱。
可老天往往不能如人愿,就像這百年難遇的暴雪一樣。好不容易強撐著痛苦和擔心到了火車站,他卻接到了媳婦兒的電話:“不用去醫(yī)院了,回家吧,娘已經(jīng)……”他兩眼一黑,壯實的身體踉蹌了下,那一瞬間,他瑟縮了下,仿佛老了幾十歲。雙眼血紅,瞳孔放大,嘴唇顫抖,痛苦、不可置信和后悔占據(jù)了他的面孔……
渾渾噩噩地回到家,強行打起精神,和媳婦兒一起打理好母親的后事。在母親的葬禮上,親友都勸他,不要到那犄角旮旯偏僻的地方去了,在家找個干凈又體面的活兒,還能照顧家人,多好。他沉默了。隔天整理母親的遺物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封信,娘寫給他的信。或許娘早就預料到會有這么一天,才會提前留下信。娘認識的字并不多,許多不會寫的字都空著,可并不妨礙他讀懂了它們。娘說,十有八九我走的時候你會不在,你也不要怨,你不只是我的兒子,也是國家的兒子,是石油的兒子!你是隊長,要做好隊長的事情,不要請假太長時間,隊里還等著你回去開工呢!他沉默著看完,攥緊了拳頭,男人的一滴淚滴在了“石油”上,墨水暈染開來,正如多年前他對石油事業(yè)的熱情……
風雪依舊叫囂得猛烈,絲毫沒有要停止的趨勢。
第五天,不顧親戚朋友的勸阻,王隊和媳婦兒匆匆告別,他踏上了返程的火車。第三天早上趕到單位,跑過那條小路,小劉正在宿舍等他,“隊長,聽說你母親……”“別婆婆媽媽的,咱隊的進度耽誤了不少,得抓緊時間趕了。”他壓下眼底的酸澀,正色道。“是!”“那天讓你檢查的儀器沒問題嗎,沒問題現(xiàn)在開工!”“可是隊長你剛回來,不需要休……”“不需要!集合,馬上開工!”
大雪似乎小了些,仿佛已到了強弩之末。
塔里木的某個鉆井,大家伙正緊鑼密鼓地干活,機器的聲音大到仿佛整個世界都在震動,誰也沒有注意到吊卡活門的松動……
小劉正專注的站在設備旁邊,看著老師傅們嫻熟的動作,王隊布置好了別的隊員的任務,來到小劉旁邊,拍拍他的肩膀:“好好看看,學習學習,石油的未來還要靠年輕人吶!”小劉正想說點什么,卻只見王隊臉色一變,眸光一凜,大力將小劉推出了好幾米。小劉眼前一花,只看到一個龐然大物“撲”向隊長,他跌倒在地,睜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看著倒在血泊中的隊長……
大雪終于耗盡了它最后的氣力,陰云密布的天空也終于變得湛藍清澈,一如十幾年前王隊剛來時看到的天空。
王隊救下了小劉,自己卻被吊卡活門打中,雖然保住了命,卻永遠得失去了雙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只說了一句話:“我只是做了一個普通的石油工人該做的事情。”
小劉已經(jīng)是一名優(yōu)秀的石油鉆井工人,他說:“我永遠忘不了隊長推我的那一刻,我想,這是石油精神的魅力。”
此事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在國家的有力倡導下,青年放下偏見,紛紛投入“我為國家獻石油”的浪潮中。
至此,那條往日無人問津的小路終于不再孤獨,時常出現(xiàn)的身著紅色隊服的身影,讓遙遠的塔里木,成為越來越多人內(nèi)心深處的牽掛……
時間:2020-09-01 作者:譚寶陽 來源:大學生熱點網(wǎng)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