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從山谷起,美哉太白山
自從2014年端午節(jié)時,第一次隨戶外隊三日北南穿越了太白山,看到了秦嶺山脈中最高海拔上的迷人風光,可謂大開眼界。風景之美,令我之后在每年的六月間,又連續(xù)去了四次。雖然是同一座山,可每一次去看到的風景都不一樣。每一次都讓我激動得渴望下次再來。于是,我就來了又來。
前四次都是北南穿越。是從北面眉縣的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進山,經(jīng)保護區(qū)到無人區(qū),再進入南面周至縣的鐵甲樹森林公園后出山。第五次因穿越出山后必經(jīng)的周至地段盤山公路塌方不通車,便有了第一次到拔仙臺后原返下山。這次原返,讓我第一次看到了滿山遍野低矮的紫杜鵑花,從小文公廟一路開到大爺海后再翻上了拔仙臺,開得鋪天蓋地。近觀,花海簇擁;遠眺,滿目的紫色霧靄;▋喊蚜碌奶咨窖b扮成了漂亮的空中大花園,美得成了仙境太白山。
由于太白山的海拔落差很大,山頂上的杜鵑花隨海拔升高而遞次盛開。從“天圓地方”景點下來后進入矮枝灌叢地帶。開始見到高不過尺的小葉灌木紫色杜鵑花,從山谷到石海,一路盛開到大文公廟后,再有長得像藤條一樣、趴在山坡上的大葉桃紅色杜鵑花接力綻放。等爬上大文公廟的山頂后,又被更矮的紫杜鵑花接棒。隨海拔的繼續(xù)升高,在去大爺海的山上,全是頂滿花苞的小葉紫杜鵑花叢了。杜鵑花的盛花期只有一周。再加上位于“上板寺”下方和“南天門”處,最早開花的大樹白杜鵑林,花期就相差近兩個月了。因此,遍布在太白山上的杜鵑花,盛開時只能分段欣賞。海拔越高,開得越晚。
我第一次來時是五月末,坐在擺渡車上極目望去,山坡上到處雪白,白得讓我覺得“太白山”名字的由來,定與這盛開的白杜鵑花有關(guān)。那一次,自然沒有看到一朵紫色杜鵑花。當時走在山上,看著到處都是呈脫水狀,沒有完全返青的低矮杜鵑花叢時,懷疑其會不會開花?第二年是六月中旬來,結(jié)果就看到了山梁上盛開的紫色杜鵑花。
從此,我迷戀這宛如空中花園一樣的太白山。在來了五次后,才算終于全面領(lǐng)略到了太白山上的杜鵑花。尤其那綻放在秦嶺最高海拔的拔仙臺上的紫杜鵑花,在惡劣的氣候中頑強生長,高不過半尺,卻開得比下面山坡上的更加鮮艷,花朵更有玉質(zhì)感,著實看醉我了。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拔仙臺的大梁成了花梁。
那次不但看到了拔仙臺大梁上杜鵑花兒怒放,還在拔仙臺山頂,親眼看到潔白的云霧,在百米下方的二爺海和三爺海盆地內(nèi)集結(jié),頃刻間填滿梁下,瞬間浩浩蕩蕩,以氣吞山河之勢,涌上離二爺海一百多米高的拔仙臺大梁,還淹沒了梁上的我們。而后,又在拔仙臺觀景臺下的山間,形成了無邊無際牛奶似的潔白云海。那層巒疊嶂的山峰,就是矗立在云海中的“玉宇瓊樓”,成了神仙住的地方。隨后的日出更壯美,當一輪紅日在金色池塘中時,把牛奶海也染了色,從鮮紅到紫羅蘭再成玉色,在瞬息萬變中能清晰地看到了由濃轉(zhuǎn)淡,美妙極了。半空中是極其鮮艷的七彩祥云,正在云海上空輕舞,尤其那一縷縷檸檬色的云彩,美得如夢如幻,看得人激動萬分!
就是這一次次地奇遇,讓我對太白山更加癡迷,更加執(zhí)著于年年都來,直到爬不動山的時候。
然而,去年因六月間在秦嶺山脈中的東梁,一個我去了近數(shù)十次的山上,第一次趕上了花期只有短短一周的矮子紫杜鵑花盛開。當看到我最愛的紫杜鵑花海開滿大東梁后,興奮得讓我感到不用再去太白山,也能看到開成空中花園一樣的杜鵑花。因為在太白山我有高反。東梁的海拔約三千,沒有高反就能看到了。因此,去年沒有去太白山,讓五年的連續(xù)間斷了。
一
端午假期的前一晚,突然就想去太白山了。過去都是等太白山上驛站的工作人員通知紫杜鵑花開了才去。這次就不想等了。我從五月的第一周開始,就在秦嶺趕一場場杜鵑花的花事。然而,看到的都不如意。今年從海拔兩千五的秦嶺分水嶺開時,一直到約三千米的東梁,無論是大樹杜鵑林,或是草甸上的灌木矮枝紫杜鵑花,全是邊開邊落地零性開著,花兒還開得無精大采。沒有了往年一周盛花期的集中綻放。其狀如和人類同命運,共同承受疫情的磨難一般。以次類推,估計太白山上也不會獨善其身。因此,就不等花期到了再去。于是,就有了這次說走就走的行動?紤]到疫情,不便在大爺海驛站過夜,就有了第一次一天原返。那么,一天的時間就只能走到哪兒算哪兒吧。
因為是一天原返,所以起了個大早,卻在路上堵了四十多分鐘,到太白山景區(qū)門口的時間與往年來時一樣,過九點半了。當看到路邊那太白山標致石與飄揚的旗幟時,我又與第一次來時一樣地激動起來了。雖然陽光熾熱刺眼,還是高興地又一次留下合影。在此就拉開了我第六次太白山之行的大幕。
意想不到的是在進景區(qū)大門時出了小狀況。因疫情現(xiàn)在是在大廳外,現(xiàn)場網(wǎng)上購票,還要檢查身份證。我第一次來時帶了身份證卻說不用,所以這次就沒有帶,結(jié)果又要查看了。在大太陽底下搞了許久才完成了手續(xù)。進大廳后,發(fā)現(xiàn)里面罕見的空空蕩蕩,之前可是擠得水泄不通,幾次都遇到山東千人端午登太白山。工作人員說受疫情影響,本省和外地游客都少了。
擺渡車也一樣不用排隊了,隨到隨坐。我告訴司機準備到拔仙臺一日原返。司機讓我中途不要下車了,直接坐到天下索道站。這又是新的體驗。上次來,司機讓在途中的什么景點下車,走了很久才又坐上擺渡車,黃昏時才到大爺海。
天下索道游客少到一人一個包箱,還不能按順序箱箱都有人。之前都是塞進六人才放行。今天我一個人坐上去,心里依舊是有些心荒害怕。好在全程聽著悅耳的播音講解,使心情放松了一些。正如講解詞中說的一樣,穿云破霧的“天下索道”運行很平穩(wěn)。在興奮與不安中平安到達“天圓地方”上站。站外小廣場上旅客很少。按道理說沒有了之前來時廣場和棧道上的人山人海,應該能更好地欣賞了。實事卻是場面的冷清,竟然讓我有些不太適應。感覺是興沖沖地來,卻遇到了冷場一樣。
我留下了在此打卡的照片后拾級走上廊橋,走向“天圓地方”的標致石。在藍天白云下,遠遠地看到那四個鮮紅的大字時,心情一下子就到了那個點。高興得趕緊跑上去拍照。這是我第五次在這里合影(第一次來沒有上到天圓地方,那時沒有天下索道。云中閣索道只到下板寺),心情卻是如第一次來時一樣地激動。留下了五次在同樣位置和同樣姿態(tài)的合照,這種感覺好極了。這也是第一次背景中沒有他人。之前照片中全是游客,還全是無論男女都是笑得合不攏嘴。然后在另一塊“南北水系分界碑”前留影后,下棧道開始正式向前了。
二
走到刻著“太白山自然保護區(qū)”的門前,心情更激動了。這座用三根木頭架起的門楣,傳遞出莊重的儀式感。走進去就是即將離開景區(qū),要走進自然保護區(qū)了。我與之前的五次一樣,虔誠地邁入門里。沿木棧道向前,很快到了小文公廟,在此做了個人情況報備后放行,正式進入保護區(qū)。
從這里開始全是在石海(有些地方稱為石浪)中行走。“石海”是地殼運動和寒凍風化作用下,巖石遭受崩解破壞,形成大塊石礫,堆積在山坡上,形成石海。成為高海拔山上一景。在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中,從小文公廟到拔仙臺和玉皇池,海拔全在三千兩百米以上,基本全是在不同山坡的石海中分段穿行。這些石海,有的依山坡土石夾雜,有的全是石頭不見土。
第一條石海的山體最長,是從小文公廟開始,直到約兩公里后的大文公廟前方不遠處后,山勢斷頭轉(zhuǎn)向右邊。石海中的人行便道,從李白登上太白山拔仙臺時,走的就是現(xiàn)在的這條古人采藥道。那時候定是比現(xiàn)在更窄和不平。經(jīng)過千年來前赴后繼的在石海中部移石鋪路,現(xiàn)鋪就一條接近平坦的窄窄石徑。小路隨坡起伏升高,遠遠望去,如一條玉帶飄在石海山腰,極富動感,壯觀極了。
在小文公廟之前是藍天白云,陽光普照。離開小文公廟走進石海不久,先是太陽鉆進了云層,再繼續(xù)向前不到十分鐘就開始濃霧彌漫,天地混沌,什么也看不見。這樣的現(xiàn)象,之前我與第一次來這里的人們一樣認為是天陰要下雨了,之后來的次數(shù)多了后明白這不是天陰了,而是走進云里了。我們是在海拔三千四百米以上石海的半山腰中行進,山頂攔住了云霧。云霧就在這邊云集,然后一次次地向山頂沖鋒,想要越過去,但總是被攔回了頭。然后再在山谷中重整歇息,伺機再動。每當霧氣退下去時,就會有片刻的清亮,看到前后還有人。有趣的是,當我們仰頭看時,在石海山頂上,有一條細細明亮的藍天。山梁頂就如分霧嶺一樣,我們身處濃霧繚繞,山頂上的另一邊卻是藍天白云。
這樣的濃霧中行,六次幾乎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在這個季節(jié),來幾次都不會有例外。唯一的差別就是風的作用,那繚繞的霧氣,在山間上演的精彩畫面不同。這一次大多數(shù)時間風輕,霧微動,長時間是霧茫茫的群山不見,就只能看腳下那窄窄的天路駕霧前行。這時候,在有限的能見度下,散落在長長細徑上的游人,個個都是在霧中游走,其身綽綽,其狀看上去少了仙氣,多了幾分妖怪氣。長時間置身濃霧,走著走著,就會心生茫茫然,郁悶上身。走得我不時要抬頭,證實一下天氣。如果不是山頂上的那一線藍天,就會當成快要下雨了。
倒是遇到了幾位和尚,人家走得那個穿霧撒歡,仙氣在身,好個自在。
欣慰的是我從“天圓地方”的棧道下來,進入矮枝灌木叢地帶后,看見滿山遍野那高不過尺的小葉紫杜鵑,葉子油綠茂盛。有一些正在開放,紫色的花兒開得鮮艷奪目,一叢叢的花枝亂顫,十分喜人。這也是太白山上的植物特點,適者生存。若能在惡劣環(huán)境下生長,定是蓬勃盎然,爭奇斗艷!看著我最愛的杜鵑花守約依然,卻讓沒有守約提前而來的我有些不好意思了。顯然是在四、五月份的極端天氣時,處于更高海拔地帶的杜鵑花,本來就是在嚴寒之中,因而沒有受到影響。到了六月中旬的紫杜鵑花季時,花兒開始盛開了。我不期而遇,又一次在太白山上看到了最美的杜鵑花!
一個多小時后,又順山勢拐了一個小彎,望見山徑盡頭,一大團明亮的藍天白云,頂著連天的濃霧,如明燈一樣掛在兩山脈的交錯處。濃霧與白云,明暗對比,顯得異常的明亮,能清晰地看到交錯處山坳里的藍色建筑頂蓬。遠遠地看到這些后,心里一下子就敞亮了。真的是從天地茫茫,走向光明世界。那里是大文公廟的所在地。同時也表明,現(xiàn)在的天氣仍是大晴天。
看到了光明,步履都輕快了。很快,薄霧中的大文公廟道觀一覽無余?晌覜]有直接走進院內(nèi),而是徑直走上那遠遠看到的白云升處。剛爬上小山坡,就在分秒之間,眼前竟別有洞天!只見面前是從山谷升起的白云,直掛藍天。初入眼簾,看呆了所有人。大家不約而同地驚呼:我的天啊,太美啦!
真是兩重天呀!我們是一步跨過,將混沌的天地留在了身后,來到了陽光燦爛,還是從地到天的藍天白云。眼前之美之壯觀,極像是上帝在彌補我們之前的啥都看不見一樣。
時間:2020-07-29 作者:大學生熱點網(wǎng) 來源:大學生熱點網(wǎng) 關(guān)注: